本年表節錄至「儒家倫理的創造性轉化」一書

年份 學術活動
1927 12月16日(農曆11月23日),生於江蘇省丹陽縣新豐鎮(金屬鎮江)後小辛村。
1949 4月21日,由上海出發,赴臺。
1951 1951年冬至1954年春任記者,同時寫作小說。
1952 由立法委員朱世龍先生介紹,認識勞思光先生。
1953 在台北一家新聞通訊社當記者。
1954 認識勞思光先生,「勞先生不修邊幅的外表、爽朗的笑談,和他淵博的知識、高效的工作,都令人心儀。」
春,在《人生》雜誌一零五期發表〈人生往何處去?〉。

3月,厭倦渾渾噩噩的生活,辭去新聞工作,搬到台北大屯山麓一間茅屋住下,決心做一個以賣稿為生的文人,做出了一生最重大的決定之一,開始了三年困頓的山居生活。「三年中,在臺灣大學聽方東美先生『人生哲學』、『印度哲學』,陳康先生『希臘哲學史』一年。每兩 週參加牟宗三先生在師範學院(師大前身)的『人文友會』一次。」 在此困頓歲月,卻發憤讀書,讀到王船山時,首次領受到被巨人心靈震撼的經驗,船山在極其困苦的生活中「握天樞、爭剝復」,創造了一個偉大生命奇蹟的典範,成為精神上支持韋政通度過艱苦歲月的巨大動力。在此三年中, 泛讀了《宋元學案》、《明儒學案》和牟宗三、唐君毅兩先生早期的文章,對唐君毅的人生三書《人生之體驗》、《心物與人生》、《道德自我之建立》,倍感興奮與溫暖。由於當時古書少,此時所讀之書,大都是手抄後再 讀。為了買一部八冊的《陸象山先生全集》竟典當了當時唯一的一套冬季西服。
3月21日,由勞思光先生介紹,第一次拜見牟宗三先生。
與徐復觀先生通訊,並在徐先生主編的《民主評論》發表(中國三十年來文藝的回顧與前瞻)等文。
自1954年至1958年7月,以在《人生》雜誌發表小說和文藝理論性文章的稿費為生。連載小說有弘揚儒家思想的長篇小說《長夜之光》,另一長篇小說《十字島》未載完。發表的文藝理論文章有(人生的文藝方向〉、〈談戰鬥文藝〉、〈文藝的時代性與永久性〉等。

12月18日,第一次參加牟宗二先生在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臺灣師範大學前身)主辦的「人文友會」,後來在牟宗二先生的啟導之下,開始了對新儒家的「信仰之旅」。
1955 隱居於大屯山麓,發表小說《長夜之光》。
1956 隱居大屯山麓,交往最密切的是勞思光先生和成功大學建築系老師王濟昌先生,並與王先生以通信方式討論美學。
1957

6月1日,從臺北大屯山南下,至南投碧山岩的寺院安身,教寺院女尼們文史課,結束了三年的山居生活。在寺院長達十五個月的日子裡,與從 學於印順法師的仁俊法 師每天晚飯後於園中散步,談論佛學問題,並「從印順法師的《佛法概論》讀起,太虛大師的全集也看了不少,對佛學經典卻讀得很少。」
牟宗三先生到位於臺中的東海大學任教。此後三年,為韋政通先生與牟宗三先生接觸最頻繁的時期。11月,由東海大學同學組成類似「人文友會」的緊會,每兩週 一次,到第二年夏天止。由牟宗二先生向大家系統講解康德哲學和黑格爾哲學。韋政通先生每次都有詳細記錄,一週之內,把記錄加以整理、謄清,下次聚會時給牟 宗三先生過目,牟先生用紅筆刪改。這個工作,極大地磨練了韋政通先生進行哲學思考和表達的能力,也培養了對西方哲學的興趣。

〈社會風氣與道德理性) ,發表於《人生》該年第一次專號。〈重建學風應有的基本認識) ,發表於《人生》該年第二次專號。

1958 由徐復觀先生大力相助,以著作檢定獲教師資格,到省立臺中第一中學任高中教師。九月起,「聽了一年牟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個人興趣 朝兩方面發展,一是研究 荀子,一是泛讀中國十七、八世紀思想家的專集。
1959 開始寫《中國近三百年思想研究》一書。
1960 受徐復觀先生授意,撰寫〈儒家人文主義的安心立命問題--讀林語堂〈從人文主義回到基督教信仰〉一文的感想〉,發表於《民主評論》第十 一卷第四期,二月;撰 寫〈評章太炎對中國文化的認識〉連載於《民主評論》第十一卷第九、第十期,5月。

夏,《人生》雜誌創辦人王貫之先生來臺參觀,二人「在同一天見了二面之外,再沒有私相過從的機會」。
1961 此年,全面研究清儒思想、顏李學派,寫有三萬字的《顏李學研究》,顧亭林一篇也有三萬字,戴東原一篇長達六萬多字,另又涉獵清代公羊學 派到康有為一系的思 想,結果集成《近三百年思想研究》一書,該書為韋政通)第一部研究中國思想的著作,由於各種原因至今未出版,部份文章發表於《人生》和《民主評論》。

《顏李學研究》連載於《人生》第二六六期、第二六七期、第二六八期、第二六九期。 
〈戴東原思想中的一個基本觀念:『血氣心知』之解析〉,載於《民主評論》十二卷第四期,2月。

〈戴東原『訓詁明則義理明』一主斷之意義極其限制〉,載於《民主評論》十二卷第十四期,7月。
1962 在此年台灣地區興起的中西文化論戰中,後由《文星》的讀者變成了《文星》的作者,逐漸擺脫傳統主義的桎梏,開始由信仰新儒家轉向批判 新儒家之路。
1963 3月24日,在日記本上這樣寫著:「今天真正想到我要與『道德理想主義』者分道揚鑣了。」

《荀子與古代哲學》成書。
1964 春,在南下的火車上巧遇印順法師。這是韋政通先生與印順法師的第四次見面,但卻是第一次單獨與印順法談話,談話達三個小時。所談內容 〈我與佛學大師印順的對 話〉載於《天聲雜誌》第四、五期合刊,一九七一年七月。6月,開始有計劃的閱讀朱熹的書。
1965 1月起,陸續在《文星》發表〈兩個人和兩條路─為「傳統」與「西方」之爭提供一頁歷史教訓〉、〈我看中國未來文化的一些構想〉、〈泛道 德主義影響下的傳統文 化〉、〈儒家道德思想的根本缺陷〉、〈民主與中國文化〉、〈科學與中國文化〉等文章,批判儒家傳統。
5月20日下午,殷海光先生因看到韋政通在《文星》雜誌上發表的批判儒家的文章,便透過王曉波邀請韋政通先生到台灣大學做演講,兩人於殷海光先生寓所(台 北市溫州街)初次見面,開始了兩人四年短暫但卻相知相惜的交往。兩人經常一星期見一次,每次談約兩小時。在「白色恐怖」中建立起患難之交。「殷先生對我的 影響,除了思想之外,是從他那裡認識了我自己,這一點很重要。」
暑假,從南部搬家到台北,因受「文星」發表批判儒家文章的影響,找工作不順利,失業一年。靠文星書店每月預支稿費維持生活,同時為《時與潮》半月刊寫社 論。為文星書店所做預約稿因文星被迫關閉未能發表,後收入《中國哲學思想批判》一書中。

《傳統的透視》,由台北自由太平洋文化事業公司出版。此書內容多半錄自日記和讀書札記,為韋政通先生走出傳統的第一部著作。
1966 5月23日,出席由台灣大學哲學會主辦的演講,演講題目是:「儒家道德思想與自由」,殷海光先生以筆名撰文評論。(見《儒家與現代 化》)
〈我怎樣研究荀子〉,載台灣商務印書館主辦的《出版月刊》。 《荀子與古代哲學》,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1967 專心於中國哲學起源問題的探討,撰成〈從宗教看中國哲學的起源〉、〈從周易看中國哲學的起源〉兩文,後收入《中國哲學思想批判》一 書。
1968

4月,殷海光先生寫信給韋政通先生,說「人海茫茫。智者沉銷,何其蒼涼!我想我是你的著作最知己的讀者,在一切的短長以外,你有頗為豐 富的思想力。你可嚴重 的工作二十五年。」自此,韋政通以每年的紀錄「嚴重的工作」,開始「打破學院式的僵硬界限,從人文學科到社會科學到通俗科技,都曾廣泛涉獵。」  
《中國哲學思想批判》,由台北水牛出版社出版。 
《傳統與現代化》,由台北水牛出版社出版。 
《中國文化概論》,由台北水牛出版社出版。此書是韋政通先生「學術通俗化」工作的第一部重要著作。

〈論中國文化的十大特徵〉,載《現代學苑》月刊,2月。
1969 最近三年均為《民主潮》半月刊撰寫社論,直到該年被迫停刊為止。
1970

11月,應李亦園、楊國樞兩教授召集的「中國人的性格──科際綜合性的討論」撰文〈傳統中國理想人格的分析〉。 
《知識分子的責任》,由台北弘毅出版社出版。 
〈人文主義與嬉皮運動〉,載中原理工學院《中原青年》,3月。

《我所知道的殷海光先生(1965─1969)》,載《大學雜誌》,第三十期,6月。
1971

〈評幾本中國思想史的著作〉,載張曼濤主持《天聲》創刊號,3月1日。 
〈王貫之先生與我〉 ,載《天聲》第二期,4月。

5月,於高雄文藻外語專科學校演講〈中國哲學史上四種不同的人格〉,載《現代學苑》第八六期。
1972

12月,為「中國的現代化」研討會撰文〈現代中國儒家的挫折與復興〉。 
《傳統與現代化》一書遭查禁。

《開創性的先秦思想家》'由《現代學苑》月刊社出版。此書是韋政通先生「學術通俗化」工作的又一力作
1973 〈完成思想啟蒙未竟之業〉,載《中國論壇》,5月10日。〈心智的開拓〉,載中國文化學院《華岡家政》,5月。
1974

《開創性的先秦思想家》改名為《先秦七大哲學家》,由牧童出版社出版。 
《現代化與中國的適應》,由臺北廬山出版社出版。

《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由臺北水牛出版社出版。
1975

1月,撰〈從「疏離」問題看中國哲人的智慧〉,原載楊國樞編《青年與人生遠景》一書。

《中國的智慧》,由臺北牧童出版社出版。此書是韋政通先生「學術通俗化」又一重要著作。
1976 《現代化與中國的適應》,改由牧童出版社出版。
1977

5月,應李日章先生之約為《現代中國思想家》叢書撰寫〈梁漱淇:一個為行動而思考的儒者〉。
《中國哲學辭典》由臺北大林出版社出版。

〈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新動向─余英《歷史與思想》評介〉,載《中國論壇》第五十一期,11月10日。
1978

5月11日,在家中書房接受李匡郎、尤昭良、蔡齊餾的錄音訪問,主題為紀念唐君毅先生。訪問錄〈訪韋政通談唐君毅先生〉收入該年九月牧 童出版社出版的《唐君 毅懷念集》。
8月,為周何、田博元兩位教授主編的《國學導讀叢編》撰寫〈荀學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其影響〉。
《巨變與傳統一中國傳統思想現代意義的追尋》,由臺北牧童出版社出版。
《中國現代思想家梁漱溟》,由臺北巨人出版社出版。
《中國現代思想家胡適》,由臺北巨人出版社出版。

〈思想的探險者─韋政通教授訪問錄〉,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王讚源先生於1977年11月13日於韋政通先生家中訪問,載於《出版與研究》,第十九、二十 期,4月。
1979

從1977年開始至1979年,全力投入近百萬言的《中國思想史》的寫作之中,每天工作十二至十六個小時,過了兩年「自囚」式的生活, 很少與外界聯繫,心智高度集 中,心無旁驚,進入一生中生命力的巔峰期。
《中國思想史》上冊,由臺北大林出版社出版。

〈如何建立現代中國人的道德規範〉,載《中國論壇》,第九十八期,10月25日。
1980

《中國思想史》下冊,由臺北大林出版社出版。 
〈中國人的思想一一兼談思想更新之道〉載《大同》半月刊,第六十二卷第二十期,10月10日。 
〈突破歷史的傳統,邁向自由與均平─聯合報、中國論壇合辦「從中國的歷史文化看臺灣的現在與未來」座談會發言〉載《聯合報,10月10日;又載《中國論 壇》第一二一期。

〈中國思想史方法論的檢討〉,載《中國書目季刊》,12月。
1981

2月18日,在臺灣大學青年社冬令營上講演,題目為:「青年文化與青年類型」。 
11月,撰寫〈農村改造的實踐者一一讀《晏陽初傳》〉,後交由臺北《亞洲人》月刊發表。 
《傳統的更新》,由臺北大林出版社出版。 
《中國思想史方法論文選集》(編) ,由臺北大林出版社出版。 〈認知心態與民主心態〉,載《時報雜誌》,1月18日。
〈改革青年的思想教育〉,載《益世雜誌》,3月。

〈青年文化與青年類型〉,載《中國論壇》,3月25日。 〈批判的心靈,社會的關懷〉,載《益世雜誌》,12月。
1982

年初,應邀參加《中國論壇》半月刊編輯委員會。 
7月,參加在夏威夷大學東西文化中心召開的「國際朱子學會議」提交並宣讀論文〈朱熹論「經」、「權」〉,後載臺北《史學評論》第五期。 
在「國際朱子學會議」期間,與傅偉勳教授相識,結為良友。 9月15日,為《聯合報》和《中國論壇》合辦的「當代新儒家與中國的現代化」座談會撰文〈當代新儒家的心態〉,載《中國論壇》,10月10日。  
《倫理思想的突破》,由臺北大林出版社出版。該書為韋政通先生針對在自由民主的現代化過程如何推動一種新倫理觀所作的系統思考,堪稱二十世紀中國自由主義 倫理思想的代表作。
〈新文化運動時代的自由與民主〉,載《亞洲人》,2月。
〈社會的良心,歷史的見證─徐復觀教授〉,載《暖流》,3月。
〈學習與創新〉,載《中國論壇》,4月25日。
〈工業社會倫理危機的診斷與建議〉,載《中國論壇》,6月10日。
〈我愛異端〉,載《中國論壇》,7月10日。
〈初見馮友蘭〉,載《中國論壇》,8月25日。
〈也談「憂患意識」〉,載《中國論壇》,9月25日。
〈為真理做見證:知識份子的歷史使命》,載《聯合報》,

10月10日和《中國論壇》,10月10日。
1983

1月,應《思與言》雜誌之約,為該刊紀念創刊三十周年所編的《三十年來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之回顧與展望》文集負責做思想方面的檢討,寫成 論文〈兩種心態·一個 目標-新儒家與自由主義觀念衝突的檢討〉。
8月,撰寫〈晏陽初農村改造的思想〉,載《中國論壇﹒為全球農村改造奮鬥六十年 向晏陽初先生致敬特輯》。
9月,撰寫〈理想的火焰-我早期的學習生涯〉,載《中國論壇》第一九二、一九三期。被推舉為《中國論壇》半月刊編輯委員會召集人。自此,負責《中國論壇》 半月刊策劃與審稿工作達八年之久。
秋季,為《中國論壇》策劃「青年生活講座」,從十月十六日起,由楊國樞、李亦園、李鴻禧、黃光國、韋政通和楊子在耕莘文教院禮堂舉辦六場有關青年文化的公 開講演,每場都吸引了爆滿的青年,為學者演講難得的一時盛況。演講結束後,受高雄文化中心主任之邀,原班人馬南下高雄再做同樣的六場講演,盛況比台北有過 之而無不及。韋政通先生臺北演講的題目是: 「青年的人生觀一一怎樣為自己找路、意義和理想」。高雄的演講題目依然是「青年的人生觀」,但內容與臺北的完全不同,側重青年文化的理想與現實。
主編《中國哲學辭典大全》,由臺北水牛出版社出版。
〈變遷與回應-是什麼因素阻礙著我們前進? 〉,載《中國論壇》,1月10日。
〈犯罪與人性〉,載《中國論壇》,1月25日。
〈思想的貧困〉,載《中國論壇》,1月25日。
〈廿一世紀會是中國人的世紀?〉,載《中國論壇》,2月10日。
〈啟蒙運動與當代中國思想發展〉,載《中國論壇》,5月10日。
〈老課題上應該努力的新方向-社會道德問題〉,載《中國論壇》,5月25日。
〈環境倫理〉,載《中國論壇》,7月25日。
〈上帝的歸於上帝-我們對於宗教法草案的看法〉,載《中國論壇》,8月25日。
〈學術獨立與自由民主〉,載《中國論壇》,10月10日。
〈我們的反省與展望-《中國論壇》八周年〉,載《中國論壇》,10月10日。
〈傳統與我〉,載《八00字小語》,10月。

〈從思想層面看《一九八四》〉,載《中國論壇》,12月25日。
1984

此年起,與傅偉勳教授合作主編《世界哲學家叢書》,至今已出版一百五十餘種。
《儒家與現代中國》,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
〈把經濟活力擴展到文化上去-《東亞銳鋒》讀後〉,載《中國論壇》,1月10日。
〈青年的人生觀 怎樣為自己找路、意義、理想?〉,載《中國論壇》,3月25日。
〈青年文化的理想與現實〉,載《中國論壇》,4月10日。
〈民國史上地位突出的三位大學校長〉,載《中國論壇》,6月25日。
〈哲學在人文教育中的地位〉,載《聯合報》,9月28日。〈學習典範:讓理想主義的精神昂揚-《中國論壇》九周年〉,載《中國論壇》,10月10日。

〈迎接學術的新挑戰〉,載《中國論壇》,12月25日。《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由臺北水牛出版社出版。
1985

八月,出席臺灣清華大學「中國思想史上的經世傳統」研討會,發表論文〈董仲舒處理儒家與專制關係的理論〉。
《先秦七大哲學家》,改由水牛出版社出版。
《中國的智慧》,改由水牛出版社出版。
《思想的貧困》,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
〈閒暇的價值〉,載《中國論壇》,2月25日。
〈日文專業書刊大展的聯想〉,載《中國論壇》,4月25日。
〈歷史的夢魔〉,載《中國論壇》,5月10日。
〈思考方式的突破〉,載《中國論壇》,6月10日。
〈談兩大政經風暴-探原因、說影響、提建議〉,載《中國論壇》,6月10日。
〈為什麼大家都有無力感?〉,載《中國論壇》,7月10日。
〈導引國家走上正確的方向-寫在徵文揭曉之後〉,載《中國論壇》,9月25日。
〈傳統的偏見-以「人師」、「經師」為例〉,載《中國論壇》,9月25日。
〈我們正處在歷史的轉換點上-「國家未來十年發展的探討」研討會獻辭〉,載《中國論壇》,12月25日。

〈三十多年來知識份子追求自由民主的歷程-從《自由中國》、《文星》、《大學雜誌》到黨外的民主運動〉,載《臺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臺北聯經出版 社出版。
1986

4月8日,出席臺灣筆會在臺北耕莘文教院禮堂舉辦的「當代批判演講」,演講題目是:「臺灣三十年來的思想界」。
7月,出席由自由基金會在臺北舉辦的「儒家與現代化」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民主法治社會裡倫理問題的探討-儒家倫理的現代化之路〉,後載《中國論壇》, 9月25日。
9月,臺灣廣播電臺何日生主持的「成功之路」節目將韋政通先生作為自學成功的例子進行專訪。
《董仲舒》 (世界哲學家叢書之一,也是該叢書第一冊) ,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
〈學派與學閥〉,載《中國論壇》,1月10日。
〈知識份子與大眾文化〉,載《中國論壇》,4月10日。
〈「五四」在今日的意義〉,載《中國論壇》,5月10日。
〈臺灣三十年來思想性雜誌的回顧與展望-《民主評論》與《文星雜誌》〉,載《哲學與文化》,6月。
〈那也是人性」-個新的人性觀〉,載《中國論壇》,6月25日。
〈歷史的鏡子-「知識份子與臺灣發展」研討會獻辭〉,載《中國論壇》,9月10日。
〈以傳統主義衛道,以自由主義論政一一徐復觀先生的志業〉,載《中國論壇》,10月10日。

〈民主扎根〉,載《中國論壇》,11月25日。
1987

7月,應邀於中華電視臺視聽中心演講,題目為〈當前道德問題的診斷〉,演講稿由《臺灣晚報》(7月25日) 整理發表。
7月6日,寫〈寄天堂〉作為《殷海光書信集》代序。
〈「費邊」精神〉,載《中國論壇》,2月10日。
〈胡適心目中的孔子-為中國近代思想史上一宗公案進一解〉,載《中國時報﹒人間版》,2月27日。
〈開創中國女性的新世紀〉,載《中國論壇》,3月10日。
〈文化中國」的象徵一一梁漱淇的生平與思想〉,載《文星》,5月。
〈開放社會的基礎建構〉,載《自立晚報-國慶特刊》。
〈想起賀佛爾〉,載《中國論壇》,7月10日。

〈臺灣三十年來的思想界〉,載《臺灣文藝》,7、8月。
1988

1月30日,為《衝破禁忌》寫序〈知識份子的愛心與勇敢〉,臺北敦理出版社出版。
2月9日,臺灣中國廣播公司新聞部葉樹珊主持的「人物專訪」欄目對韋政通先生進行了專訪。
5月7日,回到了闊別四十年的上海,這是韋政通先生少年時讀書的地方。
5月10日,回到故鄉鎮江,與家人團聚,重遊鎮江名勝金、焦二山。後遊南京。
5月14日,受中國文化書院院長湯一介先生之邀訪問北京大學,受聘為中國文化書院導師。17日下午,中國文化書院安排韋政通先生學術報告會,介紹臺灣近四 十年中國文化研究概況。20日下午,由北京大學哲學系和中國文化書院聯合主辦韋政通先生學術演講會,演講「台灣四十年來的學術界」。
5月,訪問北京期間,拜見了病中的梁漱溟先生。
6月18日,將此次回大陸的情況記錄下來,寫成〈大陸行散記〉。 
8月,出席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召開的「儒學發展的問題及前景」學術會議,提交並宣讀論文〈儒家與臺灣的心 主運動〉。 
《中國的智慧》,由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國和平出版社分別出版大陸版。
《倫理思想的突破》,收入大陸「走向未來叢書」,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並經刪改多處。 
〈中國人的道德思考〉 (原名〈走出道德思考的死胡同〉) , 載文崇一編《中國人:觀念與行為》一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出版。 
〈意識形態與知識份子〉載《中國論壇》,1月10日。 
〈民間之學:傳統中國學術的源頭活泉〉,載《中國論壇》, 2月25日。 
〈民主優先於統獨-民進黨不宜把臺灣獨立列入黨綱〉,載《自立早報》,3月23日。 
〈政治形態的轉變-新政府當前最艱巨的課題》,載《中 國論壇》,3月25日。 
(民主:播種不易,收成尤難-念「五四」想今朝〉,載《中國論壇》,5月10日。 
〈儒學前景〉,載《中國論壇》,5月25日。 
〈兩種社會,一個中國-為走向和平競爭和平統一提一點看法〉,載《自立早報》,7月4日。 
〈中共統治下的梁漱溟先生〉,載《中國論壇》,7月10日。 〈沒有獨立自由的精神,那來健全的政治文化?-《異端的權利》對我們的啟示〉,載《中國論壇》,8月25日。
〈北大觀感〉,載《中國論壇》,9月10日。
〈兩岸學者談中國文化-1988年5月17日於北京中國文化書院〉,載《中國論壇》,第三一二期,9月25日。〈新加坡儒學會議的感想〉,載《中國論 壇》,10月10日。

〈全斗煥悲劇的意義〉,載《中國論壇》,第三一七期,12月10日。
1989

4月18日,與胡佛、文崇一、楊國樞等二十餘位臺灣社會科學界高級知識份子發起成立澄社,以「超然獨立的立場」進行「論政、議政而不參 政」,主張通過和平改 良的道路實現臺灣政治體制的變革。
5月,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慶祝「五四」七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提交並宣讀論文〈科學、民主、反傳統-以「臺灣經驗」反省「五四」〉,載 《中國論壇》,第三二七期,5月10日。同時出席由中國文化書院、二十一世紀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聯合主辦的慶祝「五四」七十周年學術研討會。
8月,出席「紀念殷海光逝世二十周年研討會」,提交論文〈自由」與「存在」的對決-略論殷海光先生悲劇的形成〉,載《紀念殷海光逝世二十周年研討會論文 集》。
《歷史轉換點上的反思》,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
《傳統與現代化》由水牛出版社再版,改名為《儒家與現代化》。
〈邁出「五四」的幽靈〉,載《中國論壇》,第三二七期,5月10日。

〈殷海光先生的志業與悲劇〉,載《自立早報》,8月28日。
1990

5月,《臺灣春秋》雜誌刊發訪問韋政通先生的文章,越為〈破繭而出的彩蝶-訪韋政通談臺灣當前的文化思想〉。
5月27日至31日,出席在河北石家莊召開的晏陽 初平民教育與鄉村改造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創造轉化」與「自我實現」-論晏陽初的思想與人格),該文1993年由國際鄉村改造學院紐約辦事處 出版英文版。 
7月,為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和新加坡四地中華書局慶 祝八十周年而作〈儒家倫理在「臺灣經驗」中的角色〉。 
9月7日,在「臺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研討會上致開幕詞-〈雷震在臺灣民主運動史上的地位〉。 
《巨變與傳統》改名為《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反思》,改由臺北桂冠圖書公司出版。 
《儒家與現代中國》,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簡體字版。
內容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本有一半不同。 
〈開創民主社會,需要民主性格〉,載《中國時報》,1月3日。 
〈三月學運的檢討與期待〉,載《中國論壇》,第三四九期, 4月10日。 
〈人道之光重回故土-晏陽初思想國際學術討論會觀感〉,載《中國論壇》,第三五五期,7月10日。
〈古典的重要〉,載《中國論壇》,第三五五期,七月十日。 〈尊重生命的典範人物-馬曉濱案引起的省思〉,載《民 眾日報》,7月24日。 
〈推廣民主教育,發展民主文化-為自由主義者重定位〉,載《中國論壇》,第三五六期,7月25日。 
〈學術要自主,文化要自由〉,載《遠見》,11月。 
〈與中國文化相「隔」的馮友蘭〉(韋政通口述,伍至學整理) 載《中國論壇》,第三六四期,11月25日。

〈「語錄」、「文復會」與個人崇拜〉,載《自由時報》,12月3日。
1991

2月,出席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主辦的「文化與社會: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與反省」學術討論會,提交論文〈是文化危機,抑是文化重建-「臺 灣文化主體性問題」初 探〉。
《立足臺灣,關懷大陸》,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

《中國十九世紀思想史》上冊,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一個夢想:多元化的統一) ,載《二十一世紀》,2月。
1992

5月,參加臺灣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召開的「國際朱子學會議」,提交並宣讀論文〈「慶元學禁」中的朱熹〉。
12月,出席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主辦的「民族主義與現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臺灣意識與民族主義〉。

《中國十九世紀思想史》下冊,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
1993

《思想的探險》 (自傳) ,由臺北正中書局出版。

《中國哲學辭典》,由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重印。
1994

中 央研究院院士陳榮捷先生逝世,撰寫〈白鹿薪傳一代宗─國外弘揚中國哲學六十年的陳榮捷先生〉發表於北京《讀書》,1995年3月。

1995

出 席北京大學哲學系主辦的「變遷與調適:觀念與行為的省察」學術研討會,發表演講〈人文教育與人的品質〉。

1996

7 月,出席臺灣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召開的「儒學與現代世界國際研討會」,發表〈孔子成德之學及其前景〉。
參加北京社會科學院於山東曲阜舉辦的「海峽兩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並提交論文〈經濟發展與倫理建設〉。
11月,應日本東京亞細亞問題研究會之邀訪問日本九天。訪日期間,在梁漱溟先生紀念會上講演「梁漱溟的人格特質與生命動力」,並訪問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

《孔子》(世界哲學家叢書之一),由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該書為韋政通先生經過傳統主義和反傳統之後重建傳統的重要成果,自謂「《孔子》這本書已是我在 重建新傳統這一工作上最後的成果,也是一生鑽研儒學的告別之作」。
1997

在 台北洪建全基金會演講「開拓人文思考的新是也」和「如何在日常生活落實人文精神」。

為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重印撰寫序文〈《新青年》的反讀與再思〉,載《中國哲學史》,第四期。
1998

9月,湯一介、杜維明主編《百年中國哲學經典》於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倫理思想的突破〉(節選)、〈新儒家與自由主義觀念衝突的檢 討〉收入第五冊。

1999

無限風光在險峰─毛澤東的性格與命運》,由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出版。韋政通先生在寫完《中國十九世紀思想史》後,計劃寫《中國二十世 紀思想史》,由於自一 九八八年多次訪問大陸之後,興趣轉向對毛澤東的研究,認為這樣「反而可能更深入到二十世紀思想史上的一些核心問題」,開始計劃研究毛澤東:毛澤東本人、毛 式革命和毛澤東與中國傳統以及毛澤東與知識份子的關係。

〈梁漱溟的人格特質與生命動力〉,載《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期。
2000

11月,應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之邀,做公開講演,講題為:「中國文化傳統與臺灣社會未來」。 
《中國思想傳統的創造轉化》,由臺北洪葉文化公司出版。 《中國思想與人文關懷》,由臺北洪葉文化公司出版。 
《人是可以這樣活的》,由臺北洪葉文化公司出版

〈傅偉勳:一個飄泊不安的靈魂) ,載廣州《開放時代» , 第九期。
2001

《一陣風雷驚世界─毛澤東與文化大革命》由臺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出版。

2002

9月20日至24日,「第一屆海峽兩岸傅偉勳、韋政通與當代中國哲學的創造性轉化」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大學舉行。

《中國思想傳統的創造轉化─韋政通自選集》,'收入胡偉希先生主編的「世界中國哲學家自選集」系列,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3

10月,《中國文化概論》,由湖南嶽麓書社出版首部簡體字版。
11月,出席南京東南大學「中國人文教育高層論壇」研討會,並講演「中國思想傳統的創造性轉化」。
12月,《中國思想史》(上、下冊)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簡體字版。

12月,《中國的智慧》由湖南嶽麓書社出版。
2004

4月,出席在杭州舉行的當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4月初至五月初,應邀作為中山大學哲學系昌盛哲學講座主講人,講學近一月,共作學術報告七場。演講題目分別為:第一講(4月9日) ,治中國思想史的經驗;第二講(4月12日) ,中國思想傳統的創造轉化;第三講(4月15日) ,儒家倫理的演變及其在近現代的命運;第四講(4月19日) ,自由民主與倫理:中國倫理的展望;第五講(4月22日) ,走向學問之路;第六講(4月26日) ,作為知識份子:觀念參與和社會實踐;第七講(4月29日) ,作為學者:學者生活方式的培養。
秋,到杭州師範學院講學,並接受了杭州師範學院(杭州師範大學前身)中國哲學專業特聘教授的聘請。
《韋政通自選集》,收入湯一介先生主編的「漢學名家書系」,由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
吳根友、歐崇敬、王立新主編《中國哲學的創造性轉化》一書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收入「第一屆海峽兩岸傅偉勳、韋政通與當代中國哲學創造性轉化」學術 研討會的論文。其中,研究韋政通先生的論文有: 
李維武:〈中國思想由「傳統」向「現代」轉換的新闡釋-韋政通著《中國十九世紀思想史》讀後有感〉;
王立新::〈在傳統主義與自由主義之間─由韋政通與牟宗三和殷海光的關係說起〉;
何卓恩:〈韋政通與殷海光─以傳統的批判和重建為中心的考察〉;
尹文漢:〈思想家韋政通的倫理關懷〉;
王向清、黃守紅:〈韋政通的倫理思想簡論〉;

陳盈盈:〈《中國思想傳統的創造轉化一一韋政通自選集》編輯說明〉。
2005

秋,到杭州師範學院講學一月。

2006

4月1日至3日,出席在漸江餘姚召開的黃宗羲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4月11日,杭州師範學院圖書館「政通書房」揭牌,韋政通先生將自己畢生藏書數千冊捐贈給杭州師範學院,彰顯一代宗師風範。
4月19日,應邀到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講學。
4月20日,應邀作華中師範大學博雅大講堂主講,演講題目為: r職業與志業:新一代學人的未來願景」。
5月,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和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聯合主辦的「東方人文論壇」舉行第二次活動,以「全球化時代的儒家倫理」為主題,韋政通先生被邀請作為主 講嘉賓,作了題為〈儒家倫理觀念的新檢討〉的演講。並與李晨陽、王慶節、李存山、盧風、任劍濤、王立新和唐文明等學者就儒家倫理與當代中國的道德構建問題 進行對話。「東方人文論壇」第一次活動主講人為杜維明,主題為「文明的對話」。
5月24日,深圳《晶報》發表了〈韋政通:愛吾師更愛真理〉的訪問。
10月18日至20日,被邀請為南京東南大學「人文素質大講座」主講人,進行了兩場演講。演講題目分別是:「生存‧生活‧生命─人生意義的三階段論」與 「文明與品格」。
〈我治中國思想史的經驗─在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的講演〉,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四期。

〈倫理要面對現實生活) ,載《學術月刊》,第九期。
2007

5月中旬到六月初,訪問北京大學。作客北京大學高端培訓週,在哲學系專場中作了題為「以文化創新重塑中國形象」的演講。應邀作為北京大 學第十屆蔡元培學術講 座的主講人,作了題為「重溫蔡元培先生大學理念」的演講。應邀作為北京大學第十一屆湯用彤學術講座的主講人,作了題為「邁向學問之路一一影響我的幾個人 物」的演講。
6月5日,作客天涯網路社區,與網友進行思想互動。
12月,與黃光國、胡佛、何懷碩、楊國樞等四位教授發表聯合聲明,反對陳水扁不顧民意強行推動「入聯公投」。

〈職業與志業:新一代學者未來的願景〉,載《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一期。
2008

4月,於杭州師範大學講學。於漸江科技學院「孔子講堂」,以〈儒家、儒學、儒教〉為題發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