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09.05.16第二場論壇:網路、設計與使用者經驗

由法鼓大學籌備處公益學院所規劃的公益論壇-數位公益系列論壇,於今年(2009年)5 月 16 日在法鼓大學德貴學苑舉行「網路、設計與使用者經驗」論壇。公益學院邀請知名部落客、同時也是知世網絡(WWWins Consulting)的資訊架構師(Internet Architect)陳啟亮先生(Mr. Charles Chen, 網路暱稱XXC),以網際網路與心理學為主題,從「使用者」角度出發,探討近年來隨著台灣資訊與網路素養提升而愈形重要的「使用者經驗設計(User Experience Design)」,強調關注使用者經驗與設計將可以帶來新的視野,看見鑲嵌在人性與社會脈絡當中不斷演化的使用者行為。陳啟亮先生兼具圖資、美術、行銷等多重背景,經常在圖書資訊、行銷、使用者經驗等各式場合發表觀點,在相關領域多有研究。

2008.03.21第一場論壇:公民社會中之大學與公益(十)江明修教授與談

前不久聯合報副刊裡,有一個大陸出身的學者在美國工作,寫了一篇文章,他談到他過去十幾年來,有幾次機會被應邀到台北作講學時,因為他從媒體得到台灣是一個危邦、亂邦,「危邦不入」,所以他就拒絕來。後來前不久,他還是來了,來了以後,他在台北觀察,他說:「這是華人世界最好的一個地方。」他坐捷運,到很多地方去,發現大家很熱情、有禮貌、井然有序,而且有中華文化的內涵。他回去就很感慨的在聯合報寫一篇文章,他寫:媒體實在是太亂了,把真正美好的社會都扭曲了。

2008.03.21第一場論壇:公民社會中之大學與公益(八)陳健民教授主講

最後一個部分,是civility(公民素養),大學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要培養公民的美德。公民社會有兩個很重要的理念,一個理念是一種談個體權利、自由的理念,也就是西方的自由主義;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理念是參與,這是受到西方republicanism(共和主義)的影響。權利與參與是兩個非常重要的理念,芝加哥大學的一個社會學家Edward Shils這樣說,他覺得在這兩個理念以上,有公民社會的美德。他把公民美德分兩個層次,一個是個人修養personal manners。

2008.03.21第一場論壇:公民社會中之大學與公益(三)陳健民教授主講

不單是社會服務,香港的學生組織其實對推動社會改革非常重要。我舉兩個例子:第一個就是推動中文運動,香港從以前就是一個殖民地,是使用英語的,官方的語言就是英語。以前這樣沒什麼問題,但從五十年代後期,因為大陸發生飢荒,許多大陸人移民來到香港,再加上六十年代中期發生文化大革命,也有許多人逃亡來此。這些移民來到香港沒有很強的歸屬感,他們始終覺得只要找個空間安安靜靜過日子就好。他們對政治不會感興趣,因為他們在大陸已經經歷夠了,就是因為不要政治所以才跑來香港,所以對於香港的社會沒什麼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