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7第三場論壇:公益、創新與社會企業

由法鼓大學籌備處主辦,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系協辦,於7月17日假法鼓山台中分院寶雲別苑舉辦第三場「公益論壇--公益、創新與社會企業」座談會,與會者包括逢甲合經系李桂秋主任、郭迪賢教授、中央大學陳定銘教授、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理事長、美化環境基金會姜樂義執行長、主婦聯盟、勵馨基金會、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等代表,約八十餘位各界人士參與。

論壇由台北大學公共行政系陳金貴教授主持,陳教授指出社會企業是一個很熱門的課題,在觀念與實務上需要持續探討與前進。主講人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官有垣教授指出,社會創新事業家總是尋找各種能夠實踐使命之機會,而社會企業便是將社會使命與商業機會作結合的發展模式。官教授指出社會企業面對五種挑戰,包括組織經營能力之建構、公益管理人才之短缺、新舊營運模式間之拉扯關係、捐款者的認知與可能減少捐贈,以及對於社會企業經營模式之疑慮等。官教授參與香港理工大學陳錦棠所召集之香港、台灣和上海兩岸三地社會企業之比較,建議應朝專業經營管理人才之培養,以及建立協調合作或聯盟策略之方向著手,而政策及法規亦需要改進。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劉維弘副執行長介紹陽光的社會企業。陽光基金會設有社會事業部門,經營汽車美容中心、加油站及捷運販賣店,盈利僅佔基金會年度總收入之四分之一。劉副執行長強調社會企業需保持市場競爭與創新,例如陽光原本經營洗車中心,但在市場競爭與利潤下降之壓力下,必須轉型成附加價值較高之汽車美容。劉副執行長認為社會事業要掌握關鍵要素,包括董事會積極參與規劃、專業經理人之運用、無障礙空間及設施設備、「陽光」品牌價值及企業策略聯盟,以及完整的就業服務與專業社工、心理、復健、行政團隊支援。

香港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會伍甄鳳毛主任分享香港經驗,分享香港經驗,她說香港由特首推動,由政府成立三億港元之社區投資共享基金。這是一項種子基金,支持社區團體、商界等機構之間的合作創新;鼓勵市民彼此關心,互相幫助,推動社區參與,並推動跨界別合作,以期建立社會資本。香港採取「社會資本」之理念與跨界合作創新模式,能夠很有效地激發民眾之創新與行動力。

最精采的例子之一是培訓中年失業婦女擔任產後作月子照護員,成功地將兩個社會問題轉變成方案創新的元素。香港一方面因為產業外移與轉型而有許多失業之中年婦女,另一方面婦女產後憂鬱症的問題及作月子身心調理的需求也越來越增加。香港社區共享基金於是結合社區資源以及護理、婦產科及兒科醫師、營養師的專業協助,為中年婦女規劃「陪月員」專業培訓,提供婦女就業機會,亦支援有需求之產婦。這個方案已經進行數年,其專業之服務加上媒體報導為其建立極佳之市場口碑與服務需求,婦女並且組織合作社(母嬰康逸社),以強化自強互助之網絡及永續發展。此方案香港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每年投入三十萬港元(為期兩年),卻帶來超過七百萬元的經濟效益及極大之社會利益,改變了傳統社會福利模式,創造了婦女、顧客、社會三贏的新社會生態。

伍甄主任指出,以「社會資本」作為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之核心使命,不以金錢為主要焦點,也不必侷限在個別機構必須獲利之財務底線,而是以發展跨界的、參與式的互助互惠網絡與社會生態為目標。

現場與會的美化環境基金會姜樂義執行長亦認為社會企業不必以「具公益使命之營利企業」為唯一模式;中央大學陳定銘教授則指出,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企業社會責任,並積極參與社會企業。

法鼓大學籌備處劉安之教授特別代表與會全體感謝法鼓山寶雲寺以及義工們為這場論壇所提供之非常舒適且專業之會場與服務。劉教授期待法鼓大學能作為社會企業之實踐場域,並將公益創新推展到社會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