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木材特徵分析及住宅建築結構基本應用規則(2010/09/18)
地點:淡水一滴水紀念館;攝影:邱明民
九月十八日課程由邱明民博士講解,概略介紹木材選用和日式木造建築結構規則。首先說明日式木造傳統重要的特色,即傳統中發展出來的特有模矩。此度量尺度有別於公制的公分制,如三尺一間中,尺為度量單元,間為空間構造單元。一尺約略為30公分。因此以現代的公制度量測量日式木建築時,會有疏漏。要掌握日式木建築必須從傳統本身的模矩下手。此外日式木建築還發展出偏好的比例,如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極少用二分之一的比例原則。
木材部份,分別從取材的樹種、產地、顏色、毛細孔、軟硬度等特性介紹。常見木材樹種闊葉木、針葉木做大分類。同時從區域分類,如南洋材常見樹種有黑檀、梨花木、Lawan。日本區域的日本材,在針葉木部份介紹日本檜木、日本松、銀杏。闊葉木常見的日本材有檸檬胺、榆樹、山毛櫸、杉木、槐等。另外特別介紹台灣特有的台灣檜、榎木。
在日本的傳統,木材須經由有經驗的匠師來挑選,在日本稱為木挽棟樑。取材時依照木材生長特性,作為特定部位構造使用。此為依樹木的原始生長狀態,分析其優點,作最大利用。選材後的切割手法,同樣也依照樹木生長的特性,以及切割之後的變形特性,決定其擺放的向度。
在乾燥的處理程序上,須使用適當堆疊方法維持通風,讓木材完全乾燥。在現代技術下亦有高溫滾燙技術,使木材毛細孔封閉,避免和空氣接觸。因此,這種對待用作屋舍構造的木材,是從樹木生長、砍伐、切割,以至加工組合之後的長遠時間範圍內,作整體思考。木材不因為切割加工後,不再稱為樹木,而失去生命。木材在百年的時間內仍然有所變化,可視為生命的延續。而在其生命的源頭,植樹、植林的工作也是匠師的職責。
課程第二部份為日式木造住宅榫頭形式分類。概略介紹榫頭型式分類、榫頭功用。之後以現有榫頭為參考,讓學員實做。將四個保麗龍立方柱(18x18x90)組合成一正方形。四個角落的接點須運用四種不同的榫頭加以接合。榫頭形式可模仿或自行發明。須顧及堅固性,防止鬆脫。成本以設計圖和模型呈現,分為兩組進行。學員透過繪圖,實體比對榫頭,掌握榫頭接合的要點。過程中觀察榫頭、榫眼、體積以及接合的形式。同時學員動手用筆畫線放樣,用美工刀切削,掌握基準點。經試組後修正,以完成度檢驗成果。(撰稿/孫伯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