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藥方洞
藥方洞是一處北魏孝莊帝永安三年(530)以前開鑿,但未完成正壁大像即被廢棄的洞窟。洞內現存正壁造像一鋪五尊、二獅子、窟門及券面等雕刻可能是隋至唐初所補刻。此窟平面呈方形,窟頂微曲。高4、寬3.68、深4.4公尺。窟門高2.6、寬1.77、深0.75公尺,兩側各雕一八角束腰蓮柱,其外側各雕一力士像。尖拱形窟楣上雕一覆蓮寶珠。拱尖兩側各一侏儒,共抬一方唐永隆二年(681)刊刻之「究竟莊嚴安樂淨土成佛銘記」碑,碑側各一飛天。除圓拱小龕外,窟門通道左右拱壁上皆刻藥方。窟內正(西)壁造像一鋪五尊,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主尊座前兩端各施一獅。正壁五尊像的造型及服飾已非北魏樣式,而與響堂山石窟的北齊造像基本相似,因此可能為北齊雕造。近年來也有人認為是隋至初唐期間之作。窟內北壁中央一尖拱帷幕大龕,內正壁作佛壇,造釋迦、多寶二佛。兩側各一弟子一菩薩。壇基正面一香爐二獅。此龕弟子、菩薩像可能為齊、隋間之作。南壁中部亦雕一大龕,唯佛壇前未雕香爐及獅子。造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此龕雕造年代略早於北龕,可能在北魏末期。窟頂中央為二重蓮花一朵,兩側各有飛天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