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論壇】未來的連結:社交網路的今天,明天和更遠的未來

法鼓大學籌備處於4月17日(六)下午於德貴學苑與開拓文教基金會、網絡行動科技公司共同舉辦公益論壇,以「未來的連結:社交網路的今天,明天和更遠的未來」為主題,聯合勸募協會、關愛之家協會、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法鼓山教師聯誼會,以及至善、耕莘、中國信託基金會等近三十位各界夥伴到場參與。

開拓基金會蔡淑芳執行長主持論壇,由東南亞區計劃主任高子景(Ann Kao)分享年輕世代使用社交網站之跨國研究成果。高主任指出,交新友、結舊友、友誼和愛情、連結、消費影音媒體、閑晃、休閑、遊戲、分享、情感支持、尋找消費者資訊、尋求援助等是年輕人使用社交網路的原因;較不被注意但對公眾生活有相當影響力之行為則有溝通、號召、組織、團體、找資源、專業管理、表達、表演、議論、創造、製作、線上線下互動、跨區或跨國互動等。

相對於個人的社交網路行為,社會發展組織的行為則偏重於擴展、動員、取得信息、溝通策略、增加信息來源、募款、統籌和團隊支援、和SNS策略合作、提供咨詢或支持、找出嫌疑犯、知識或資訊提供、情感支持、建立策略聯盟、投票與形成決策等。

論壇當場並與在上海的劉江亮(Inetasia Solution網路行銷經理)、馬來西亞的許勝堅(大馬部落)、北京的尹旭(E惠社)、在美國的Ilya Lee(中央研究院資訊所專案經理),以及從香港專程前來參加論壇的巫?泰(香港公民黨地區聯絡主任),使用skype進行連線與談,分享不同華人社會之特殊情況,例如馬來西亞的族群政治、中國的網路管制、獨立媒體的角色等;並且提出了許多重要的課題,例如主流媒體的把關以及網路是否會把主流媒體邊緣化、社交網路與懶漢行動主義、NGO如何運用Facebook做branding、如何開展網路與實體的整體互動策略,以及相較於歷史悠久的NGO,年輕的NGO在運用社交網路上較為活躍的現象?

「未來的連結」是五個國家(巴西、印度、南非、泰國及英國)在2007-2009年間協力進行之國際研究計劃,由「aids2031」所贊助,美國的 Communication for Social Change Consortium 負責執行,探討社交網站和服務與年輕世代之間的關係。研究課題包括目前社交網路裡的溝通行為模式,年輕世代運用數位科技和社交網路服務對他們社交生活的重要性,社會發展組織的運用經驗等;高子景負責泰國項目的研究,並關注華人社會的社交網路行為比較;論壇討論內容將回饋給研究團隊。【李禮孟/台北】

公益論壇資料請至:http://ddupf.blogspot.com;未來之連結及相關後續活動請至:http://net2.netivis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