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理學院與政大辦論壇 談人文關懷、社會實踐暨世界公益
法鼓文理學院與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於13日上午9點半,在政大綜合院館,聯合舉辦「2018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暨世界公益學論壇」。邀集兩岸及海外學者、社企實業家近60位,同步進行論文發表、評論與經驗分享,場場討論都呈現欲罷不能的熱烈。會前代表們並參訪法鼓山體驗禪修和茶禪,感受心靈環保對於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的實踐作用。
開幕式由政大社科院院長江明修主持,向3百多位與會者說明論壇緣起及特色,並分析全球在公益探討面向上的不同。他期望透過學術論文與社會實踐的積極對話,探討社會價值與社會影響力、公益慈善與第三部門、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種種議題的現況、趨勢,期以社會的文化底蘊、善行貢獻,帶給社會正面的進步,讓世界可以更美好。
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則從「以社區為基礎之社會營銷」(CBSM)與「變革理論」(ToC),分享「心靈環保與社會價值」的教育觀點。惠敏校長表示,源於心淨則國土淨,聖嚴法師1992年提出心靈環保,並依此期勉學校成為「善良動能的發源地」;而論壇所探究的社會價值,即如日本天臺宗強調的「照千一隅,此則國寶」,所謂真正的「寶」,就是忘己利他的心。
本屆論壇係延續法鼓文理學院於2014、2016年所舉辦的同名專題研討,並與2015年起在北京清大召開的「世界公益慈善論壇」相呼應,關注本會的學術、企業單位愈見增多。開幕儀式後,論壇從「學術」、「實務」兩個面向,並區分為「社會價值與社會影響力」、「公益慈善與第三部門」、「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等三項主題,共進行九場聯合發表。
常年參與、支持此項論壇,臺大社工系教授馮燕稱許政大和法鼓兩所大學,開創公益學的領域,將宗教理念與公益慈善、兩岸學者與實務菁英結合。她並表示,融入世界公益學後,論壇發展空間將愈加寬廣;兼顧一體三面的主題討論,尤能令人省思社會推進的力量,除了以分工增進效率,合作更是真正的意義,期望公益的概念能藉由多方合作深植人心、活在生活。
投注20年的心力,帶領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士,成為貢獻社會成長的科技菁英,使企業屢獲國際肯定。生命中飽受重症血友病、癌症化療所苦的鄭衛寧說,在13歲前,他只能在地上爬行,身心面臨多種痛苦;自從投入殘友安置平台後,沉重繁忙的工作,似乎為人生帶來強大的抵抗力。他很認同聖嚴法師所說「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財富。」勸勉遭遇苦難的朋友們「一息尚存,奮鬥不已。」
在會中回應鄧偉仁、陳定銘、池祥麟等多位教授,對於將佛教應用於社會的歷史脈絡與發展觀察,法鼓文理學院學群長楊蓓也表達,佛法不離人的生活,未來更將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該校正嘗試將佛法融入於社會企業與創新、社區再造、生命教育、環境與發展等各方面,做前瞻性的對話跟論述。
「2018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暨世界公益學論壇」,參與主持、發表暨評論者的學術單位包括:法鼓文理學院、政治大學、臺灣大學、輔仁大學、台北大學、靜宜大學、中央大學、元智大學、師範大學、東海大學、文化大學、世新大學、實踐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蘇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羅格斯大學。
公益及社企與會代表則有:臺灣社會影響力研究院、士林夢工場、北市府秘書處、臺灣好夥伴志業、愛盲基金會、臺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尤努斯社企中心、香港社會效益分析師學會、資誠永續發展服務、遠傳電信、幸福果實、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良友書院、香港大同企業、深圳殘友集團、北京美好童年、众社會企業、瑞德感知科技、法鼓山人基會與法行會。
◎文:張曜鐘 20180113
◎圖:李東陽、法鼓文理學院提供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