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
從1977年開始至1979年,全力投入近百萬言的《中國思想史》的寫作之中,每天工作十二至十六個小時,過了兩年「自囚」式的生活,很少與外界聯繫,心智高度集中,心無旁驚,進入一生中生命力的巔峰期。
《中國思想史》上冊,由臺北大林出版社出版。
〈如何建立現代中國人的道德規範〉,載《中國論壇》,第九十八期,10月25日。 |
1980
|
《中國思想史》下冊,由臺北大林出版社出版。
〈中國人的思想一一兼談思想更新之道〉載《大同》半月刊,第六十二卷第二十期,10月10日。
〈突破歷史的傳統,邁向自由與均平─聯合報、中國論壇合辦「從中國的歷史文化看臺灣的現在與未來」座談會發言〉載《聯合報,10月10日;又載《中國論壇》第一二一期。
〈中國思想史方法論的檢討〉,載《中國書目季刊》,12月。 |
1981
|
2月18日,在臺灣大學青年社冬令營上講演,題目為:「青年文化與青年類型」。
11月,撰寫〈農村改造的實踐者一一讀《晏陽初傳》〉,後交由臺北《亞洲人》月刊發表。
《傳統的更新》,由臺北大林出版社出版。
《中國思想史方法論文選集》(編) ,由臺北大林出版社出版。 〈認知心態與民主心態〉,載《時報雜誌》,1月18日。
〈改革青年的思想教育〉,載《益世雜誌》,3月。
〈青年文化與青年類型〉,載《中國論壇》,3月25日。 〈批判的心靈,社會的關懷〉,載《益世雜誌》,12月。 |
1982
|
年初,應邀參加《中國論壇》半月刊編輯委員會。
7月,參加在夏威夷大學東西文化中心召開的「國際朱子學會議」提交並宣讀論文〈朱熹論「經」、「權」〉,後載臺北《史學評論》第五期。
在「國際朱子學會議」期間,與傅偉勳教授相識,結為良友。 9月15日,為《聯合報》和《中國論壇》合辦的「當代新儒家與中國的現代化」座談會撰文〈當代新儒家的心態〉,載《中國論壇》,10月10日。
《倫理思想的突破》,由臺北大林出版社出版。該書為韋政通先生針對在自由民主的現代化過程如何推動一種新倫理觀所作的系統思考,堪稱二十世紀中國自由主義倫理思想的代表作。
〈新文化運動時代的自由與民主〉,載《亞洲人》,2月。
〈社會的良心,歷史的見證─徐復觀教授〉,載《暖流》,3月。
〈學習與創新〉,載《中國論壇》,4月25日。
〈工業社會倫理危機的診斷與建議〉,載《中國論壇》,6月10日。
〈我愛異端〉,載《中國論壇》,7月10日。
〈初見馮友蘭〉,載《中國論壇》,8月25日。
〈也談「憂患意識」〉,載《中國論壇》,9月25日。
〈為真理做見證:知識份子的歷史使命》,載《聯合報》,
10月10日和《中國論壇》,10月10日。 |
1983
|
1月,應《思與言》雜誌之約,為該刊紀念創刊三十周年所編的《三十年來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之回顧與展望》文集負責做思想方面的檢討,寫成論文〈兩種心態·一個目標-新儒家與自由主義觀念衝突的檢討〉。
8月,撰寫〈晏陽初農村改造的思想〉,載《中國論壇﹒為全球農村改造奮鬥六十年 向晏陽初先生致敬特輯》。
9月,撰寫〈理想的火焰-我早期的學習生涯〉,載《中國論壇》第一九二、一九三期。被推舉為《中國論壇》半月刊編輯委員會召集人。自此,負責《中國論壇》半月刊策劃與審稿工作達八年之久。
秋季,為《中國論壇》策劃「青年生活講座」,從十月十六日起,由楊國樞、李亦園、李鴻禧、黃光國、韋政通和楊子在耕莘文教院禮堂舉辦六場有關青年文化的公開講演,每場都吸引了爆滿的青年,為學者演講難得的一時盛況。演講結束後,受高雄文化中心主任之邀,原班人馬南下高雄再做同樣的六場講演,盛況比台北有過之而無不及。韋政通先生臺北演講的題目是: 「青年的人生觀一一怎樣為自己找路、意義和理想」。高雄的演講題目依然是「青年的人生觀」,但內容與臺北的完全不同,側重青年文化的理想與現實。
主編《中國哲學辭典大全》,由臺北水牛出版社出版。
〈變遷與回應-是什麼因素阻礙著我們前進? 〉,載《中國論壇》,1月10日。
〈犯罪與人性〉,載《中國論壇》,1月25日。
〈思想的貧困〉,載《中國論壇》,1月25日。
〈廿一世紀會是中國人的世紀?〉,載《中國論壇》,2月10日。
〈啟蒙運動與當代中國思想發展〉,載《中國論壇》,5月10日。
〈老課題上應該努力的新方向-社會道德問題〉,載《中國論壇》,5月25日。
〈環境倫理〉,載《中國論壇》,7月25日。
〈上帝的歸於上帝-我們對於宗教法草案的看法〉,載《中國論壇》,8月25日。
〈學術獨立與自由民主〉,載《中國論壇》,10月10日。
〈我們的反省與展望-《中國論壇》八周年〉,載《中國論壇》,10月10日。
〈傳統與我〉,載《八00字小語》,10月。
〈從思想層面看《一九八四》〉,載《中國論壇》,12月25日。 |
1984
|
此年起,與傅偉勳教授合作主編《世界哲學家叢書》,至今已出版一百五十餘種。
《儒家與現代中國》,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
〈把經濟活力擴展到文化上去-《東亞銳鋒》讀後〉,載《中國論壇》,1月10日。
〈青年的人生觀 怎樣為自己找路、意義、理想?〉,載《中國論壇》,3月25日。
〈青年文化的理想與現實〉,載《中國論壇》,4月10日。
〈民國史上地位突出的三位大學校長〉,載《中國論壇》,6月25日。
〈哲學在人文教育中的地位〉,載《聯合報》,9月28日。〈學習典範:讓理想主義的精神昂揚-《中國論壇》九周年〉,載《中國論壇》,10月10日。
〈迎接學術的新挑戰〉,載《中國論壇》,12月25日。《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由臺北水牛出版社出版。 |
1985
|
八月,出席臺灣清華大學「中國思想史上的經世傳統」研討會,發表論文〈董仲舒處理儒家與專制關係的理論〉。
《先秦七大哲學家》,改由水牛出版社出版。
《中國的智慧》,改由水牛出版社出版。
《思想的貧困》,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
〈閒暇的價值〉,載《中國論壇》,2月25日。
〈日文專業書刊大展的聯想〉,載《中國論壇》,4月25日。
〈歷史的夢魔〉,載《中國論壇》,5月10日。
〈思考方式的突破〉,載《中國論壇》,6月10日。
〈談兩大政經風暴-探原因、說影響、提建議〉,載《中國論壇》,6月10日。
〈為什麼大家都有無力感?〉,載《中國論壇》,7月10日。
〈導引國家走上正確的方向-寫在徵文揭曉之後〉,載《中國論壇》,9月25日。
〈傳統的偏見-以「人師」、「經師」為例〉,載《中國論壇》,9月25日。
〈我們正處在歷史的轉換點上-「國家未來十年發展的探討」研討會獻辭〉,載《中國論壇》,12月25日。
〈三十多年來知識份子追求自由民主的歷程-從《自由中國》、《文星》、《大學雜誌》到黨外的民主運動〉,載《臺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臺北聯經出版社出版。 |
1986
|
4月8日,出席臺灣筆會在臺北耕莘文教院禮堂舉辦的「當代批判演講」,演講題目是:「臺灣三十年來的思想界」。
7月,出席由自由基金會在臺北舉辦的「儒家與現代化」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民主法治社會裡倫理問題的探討-儒家倫理的現代化之路〉,後載《中國論壇》,9月25日。
9月,臺灣廣播電臺何日生主持的「成功之路」節目將韋政通先生作為自學成功的例子進行專訪。
《董仲舒》 (世界哲學家叢書之一,也是該叢書第一冊) ,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
〈學派與學閥〉,載《中國論壇》,1月10日。
〈知識份子與大眾文化〉,載《中國論壇》,4月10日。
〈「五四」在今日的意義〉,載《中國論壇》,5月10日。
〈臺灣三十年來思想性雜誌的回顧與展望-《民主評論》與《文星雜誌》〉,載《哲學與文化》,6月。
〈那也是人性」-個新的人性觀〉,載《中國論壇》,6月25日。
〈歷史的鏡子-「知識份子與臺灣發展」研討會獻辭〉,載《中國論壇》,9月10日。
〈以傳統主義衛道,以自由主義論政一一徐復觀先生的志業〉,載《中國論壇》,10月10日。
〈民主扎根〉,載《中國論壇》,11月25日。 |
1987
|
7月,應邀於中華電視臺視聽中心演講,題目為〈當前道德問題的診斷〉,演講稿由《臺灣晚報》(7月25日) 整理發表。
7月6日,寫〈寄天堂〉作為《殷海光書信集》代序。
〈「費邊」精神〉,載《中國論壇》,2月10日。
〈胡適心目中的孔子-為中國近代思想史上一宗公案進一解〉,載《中國時報﹒人間版》,2月27日。
〈開創中國女性的新世紀〉,載《中國論壇》,3月10日。
〈文化中國」的象徵一一梁漱淇的生平與思想〉,載《文星》,5月。
〈開放社會的基礎建構〉,載《自立晚報-國慶特刊》。
〈想起賀佛爾〉,載《中國論壇》,7月10日。
〈臺灣三十年來的思想界〉,載《臺灣文藝》,7、8月。 |
1988
|
1月30日,為《衝破禁忌》寫序〈知識份子的愛心與勇敢〉,臺北敦理出版社出版。
2月9日,臺灣中國廣播公司新聞部葉樹珊主持的「人物專訪」欄目對韋政通先生進行了專訪。
5月7日,回到了闊別四十年的上海,這是韋政通先生少年時讀書的地方。
5月10日,回到故鄉鎮江,與家人團聚,重遊鎮江名勝金、焦二山。後遊南京。
5月14日,受中國文化書院院長湯一介先生之邀訪問北京大學,受聘為中國文化書院導師。17日下午,中國文化書院安排韋政通先生學術報告會,介紹臺灣近四十年中國文化研究概況。20日下午,由北京大學哲學系和中國文化書院聯合主辦韋政通先生學術演講會,演講「台灣四十年來的學術界」。
5月,訪問北京期間,拜見了病中的梁漱溟先生。
6月18日,將此次回大陸的情況記錄下來,寫成〈大陸行散記〉。
8月,出席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召開的「儒學發展的問題及前景」學術會議,提交並宣讀論文〈儒家與臺灣的心 主運動〉。
《中國的智慧》,由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國和平出版社分別出版大陸版。
《倫理思想的突破》,收入大陸「走向未來叢書」,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並經刪改多處。
〈中國人的道德思考〉 (原名〈走出道德思考的死胡同〉) , 載文崇一編《中國人:觀念與行為》一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出版。
〈意識形態與知識份子〉載《中國論壇》,1月10日。
〈民間之學:傳統中國學術的源頭活泉〉,載《中國論壇》, 2月25日。
〈民主優先於統獨-民進黨不宜把臺灣獨立列入黨綱〉,載《自立早報》,3月23日。
〈政治形態的轉變-新政府當前最艱巨的課題》,載《中 國論壇》,3月25日。
(民主:播種不易,收成尤難-念「五四」想今朝〉,載《中國論壇》,5月10日。
〈儒學前景〉,載《中國論壇》,5月25日。
〈兩種社會,一個中國-為走向和平競爭和平統一提一點看法〉,載《自立早報》,7月4日。
〈中共統治下的梁漱溟先生〉,載《中國論壇》,7月10日。 〈沒有獨立自由的精神,那來健全的政治文化?-《異端的權利》對我們的啟示〉,載《中國論壇》,8月25日。
〈北大觀感〉,載《中國論壇》,9月10日。
〈兩岸學者談中國文化-1988年5月17日於北京中國文化書院〉,載《中國論壇》,第三一二期,9月25日。〈新加坡儒學會議的感想〉,載《中國論壇》,10月10日。
〈全斗煥悲劇的意義〉,載《中國論壇》,第三一七期,1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