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7 以慈悲化解鬥爭、暴力與衝突

以慈悲化解鬥爭、暴力與衝突

2007年10月27日講於法鼓山園區「亞非高峰會」開幕致辭
歡迎諸位來自非洲、亞洲以及台灣本地的貴賓。歷經長時間的構思與籌備,「亞非高峰會」終於在今日順利舉行,此次與會的貴賓,絕大多數是宗教領袖,有的則是亞洲、非洲的青年領袖,是未來世界深具影響力的人士;以此刻來說,也有不少人在自己的國家裡,從事各種社會福利與和平的運動。因此,縱然與會的人數不多,但是它的影響力卻不容小覷,同時也可預見未來諸位對世界的貢獻是相當大的。
過去我參加許多的國際會議,通常只能見到西方三大宗教的代表,即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至於東方的宗教,或者漢傳佛教的參與、出席是不多的。而今天在台灣,法鼓山能以佛教團體的身分來主辦「亞非高峰會」,我覺得非常歡喜,也可說是佛教的一種進步。
大會能邀請到諸位貴賓的蒞臨,最主要是由「全球女性和平促進會」(The Global Peace Initiative of Women,簡稱GPIW)的發起人迪娜‧梅瑞恩(Dena Merriam)女士,從中穿針引線、聯繫奔走,我非常感謝。
2000年,由於聯合國前祕書長安南(Kofi Annan)的期許,呼籲在聯合國官方組織與行政體系之外,來自民間的非政府組織,也能夠對世界的宗教、戰爭、貧窮、兒童、婦女以及疾病等議題,奉獻一份力量,以促進世界和平的及早到來。然而,到今天為止,這個世界仍有不少問題衝擊著全球人類,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戰爭、暴力與衝突,例如民族跟民族之間的衝突與戰爭、宗教跟宗教之間的衝突與戰爭。這些戰爭,至少造成兩個民族或兩個種族、兩個國家受到傷害、停止生產,其後便有貧窮、疾病、婦女、兒童等問題接踵而來。
在台灣,好像不容易感受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但是在非洲、在中東的伊拉克,甚至是亞洲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和柬埔寨,這些地方都不平安,原因就是陷入鬥爭、衝突和暴力之中,致使當地人民生活貧窮、困頓,痛苦不堪。
因此,本次大會希望達成的目的,就是在慈悲的原則下,探討如何避免衝突、避免戰爭,另一方面則鼓勵經濟的生產、社會的安全,這才是世界人類共同的福祉。否則的話,世界的人民或者民族、種族,經常處於衝突與戰爭的禍亂中,則何來幸福、安定的生活可言。
祝福大會圓滿成功,阿彌陀佛。
AttachmentSize
speech-20071027.pdf96.72 KB